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对“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作出了专门部署,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明确了数字化的发展前景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我区应秉承“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区内产业优势,赋能实体经济,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 充分挖掘我区优势资源
秉承“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应当充分挖掘我区优势资源。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依托于大数据、互联网+、云服务等,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必要物质基础与关键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我区具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区位优势条件。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应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优势地理条件,积极培育和引进智能终端制造骨干企业和项目,形成智能终端集群;加快国家数据中心建设,引进超算中心、高性能计算、数据存储和传输、云安全等领域项目,构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秀、应用效果好的行业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5G设施建设,为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平台支撑,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应踏浪前行,夯实基础,快速发展,努力成为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高地。
■ 加大我区金融支持力度
秉承“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应当加大我区金融支持力度。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银行业保险业应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2021年,我区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有力地支持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为高效完成“稳经济增长,扩需求、优供给、抓调节”的经济工作任务,支持我区“九个重点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强。
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金融机构应搭建数据平台,根据企业等信贷主体经营模式、经营数据、经营特征等数字资源,为其描绘“客户精准画像”,从而提升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水平,优化信贷投放政策,进而加大对融资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政府可加强建立农产品“数据仓库”,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机构也应主动前往实地,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生产加工实际情况,创新担保方式,协力解决农户贷款、农业贷款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减少金融机构“不敢贷”、农户企业“不好贷”的痛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当下疫情形势严峻,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可协助搭建线上供应链交易平台,获得小微企业经营数据,并以数据为支撑优化风控模型,优化普惠小微贷款结构,降低小微企业信贷成本,提高获贷率,纾解小微企业经营困境;加大专精特新扶持力度,对自治区重点项目及本地枸杞、葡萄酒、清洁能源等龙头企业予以专项信贷支持,为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让智慧数字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秉承“数字经济”发展理念,让智慧数字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随着全国对数字经济的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力改善民生,各级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应持续提升数字服务能力,将事情“线上办”、“远程办”、“快速办”,压缩办事时长,简化各类审批流程,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推进乡村振兴,政府可以数字引领,巩固扶贫成果,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鼓励“电商”等多种形式将我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让农产品“走出去”,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下坚实基础;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大力提倡智慧数字、科技赋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九个重点产业”做大量级、做强能级、做优品级,更好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秉承“数字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等内生动力,实现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我区群众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执笔:王宇恒)
借力 新华社发